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夹
 

 
  => 我国毛皮动物发展仍有潜力 打印此页】 【返回
发布日期:[2005/9/14]    共阅[3507]次
    
我国毛皮动物发展仍有潜力


  毛皮动物主要指产品为制裘原料的动物,我国毛皮动物有近百种,但人工饲养品种主要是水貂、蓝狐、银黑狐、貉、獭兔等。水貂皮、狐皮是世界裘皮界公认的精品,是世界裘皮三大支柱(水貂皮、狐皮、波斯羔羊皮)中的前两个,有“软黄金”的美称。裘皮加工业采用的原料中,80%以上来自水貂皮和狐皮,其次是獭兔皮、波斯羔羊皮和貉皮。

我国毛皮动物遗传资源丰富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是我国目前保存毛皮动物基因资源最多的单位,共保存毛皮动物种质资源25个品种(类型)。其中紫貂2个、水貂7个、赤狐2个、银黑狐2个、蓝狐2个、乌苏里貉2个、白貉1个、麝鼠2个,艾虎1个、猪獾1个、中国兔3个、果子狸1个,共有动物3680只;保存冷冻精液1120头份。

我国毛皮动物饲养业发展仍有潜力
  机制促进了特种养殖业热情。进入9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给特种动物养殖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特种动物种兽的存栏数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产业——特种动物养殖业。

科技提高了特种动物养殖业品质
  1978年以来,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的科研工作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科研、教学单位的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中国农业科学院毛皮兽研究所和吉林省特产研究所一并收归中国农业科学院,定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恢复了“经济动物系”,东北林业大学成立了“野生动物繁殖与利用系”,农业部和吉林省联合,在原“吉林特产学院”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吉林农垦特产高等专科学校”,这些为进行特种动物的科学研究、科技人才培养打下了基础。“六五”以来,国家、部委和地方在特种动物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研究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共取得科技成果500余项,使我国特种动物养殖业的技术得到了完善、配套,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特种养殖业的发展
  市场拉动了特种养殖业发展。随着我国的经济经过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国内裘皮需求市场出现,需求量不断增加。1994年起,毛皮产量已经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使我国成为国际毛皮市场最大的买主。市场需求也促使了特种动物养殖业的发展。

毛皮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毛皮动物饲养业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新颖、珍贵、具有特色的产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还对调整农村的养殖业结构,发展区域经济,改变这些地区的贫困落后状况,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产生了积极作用。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发展毛皮动物饲养业,可提供给人们所需的毛皮动物产品,减少和杜绝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猎,保护了野生资源,维持了生态平衡。

 
打印此页】 【返回
 
 

关于泛博  |  产品世界  |  应用工艺  |  服务指南  |  新闻中心  |  泛博科技  |  热点讨论  |  联系我们
北京泛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霍村泛博路3号 邮政编码:102600 
电话:0086-10-61262570 传真:0086-10-61262570-205 
网址:http://www.fanbo-science.com 电子邮件:office@fanbo-science.com
技术支持:格致设计